|
名噪一时的"名流村"已是过去 鹿丹村改造项目动工了 |
来源:深圳新闻网
鹿丹村的故事远远超出了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本身,政府、市场、法治等关键词都可以从中找到对应的例证,可以说,它是城市变迁与更新的一个标本与符号。
前天上午,深圳集中启动30个民生和城市更新项目。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历时十余年终于启动的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项目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一个崭新的鹿丹村将出现在公众视野。
鹿丹村改造为何能成为城中热点话题?不仅仅因为它是以政府为主导,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解决深圳历史遗留问题而进行的旧住宅区改造项目,也不仅仅因为它是深圳首个成功拆除改造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它的故事远远超出了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本身,政府、市场、法治等关键词都可以从中找到对应的例证,可以说,它是城市变迁与更新的一个标本与符号。
但凡来深圳时间稍微久一点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鹿丹村。从深圳已建成的最高楼京基100大厦上,可以清晰俯瞰鹿丹村的全景图。它夹在滨河大道和深圳河之间,与香港仅一河之隔。1989年竣工的鹿丹村是当时深圳最高档的小区,曾是深圳名噪一时的“名流村”。但是,由于那个年代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海沙大量用于建筑,建成不久后就出现墙体开裂等问题,被人们称为“斑马楼”。
2000年,鹿丹村踏上拆除重建之路,但是,受国家推行住房货币化改革、房改制度改革等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发展、拆迁行业变革等影响,鹿丹村改造变得错综复杂,一波三折,多次搁置。直到2013年12月21日,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项目签约终于正式启动。秉承依法、公正、公开的原则,仅用82天就完成31栋原有房屋的拆除,比计划提前了4个多月。
“鹿丹村模式”为其他的旧改项目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比如,它以政府为主导,区别于一般商业化城市更新项目以营利为目的动机,更将政府依法行政、绩效考核责任机制等理念及制度贯穿整个改造过程。同时,补偿方案在法律框架内最大程度平衡各方业主诉求,期间共3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贯穿改造进程的还有创新思维。比如,鹿丹村改造项目重建土地出让采取“竞容积率”拍卖,以压低项目容积率,达到缓解该区域的交通压力,保证居住品质的目的,这也是全国首例采取这种向下竞拍原则拍卖的地块。此外,以鹿丹村和红岭南苑为试点,深圳率先引进项目现场处理建筑废弃物模式,不仅节约了运费,也有助节约土地资源。据悉,其后期建设还将开展住宅产业化试点,引入科技元素,最大限度地节能及减少碳排放。可以说,鹿丹村改造就是深圳旧城改造的一个“试验室”,更多新模式、新做法、新思路有望从中“生长”出来。
2017年,一组现代化的建筑群将从这里拔地而起,深圳的城市天际线将因此而更加丰富。但是,旧城改造从来就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如何留住城市“乡愁”的问题。新的鹿丹村能否通过模型、图像等形式来留下属于它的也属于城市的时间印记,来“活化”历史人文遗存,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