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等14年鹿丹村地块终入市 将试水竞容积率拍卖 |
来源:南方都市报
苦等14年后,2014年8月20日,深圳首个成功动迁的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鹿丹村的征收拆除工作全面完成。2月6日,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项目用地将正式入市。该地块出让因招拍挂方式创新举,再次引发业界关注。重生的鹿丹村,将成为一个新的地标。
鹿丹村是深圳首个成功动迁的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被列入2010年深圳城市更新单元第一批计划的8个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卡壳。
国务院曾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消了拆迁许可证制度,但对由市场协商谈判进行的房屋拆除和搬迁没有明确规定。由于缺乏上位法的支撑,目前城市更新缺乏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补偿标准缺乏规范等难题暂时无法解决,影响了项目进度。
[事件回放]
鹿丹村曾经是深圳最显赫的“名流村”,但因建造时使用了大量海砂,建成不久就导致严重质量问题,而被迫需要拆迁重建。14年来,鹿丹村改造几经博弈,拆迁补偿方案数易其稿。2013年12月21日,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房屋征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签约及房屋移交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5月30日,鹿丹村在一片轰鸣声中,正式开始拆除,80余天内拆除全部31栋楼宇,比预计提前了4个月。
几经周折终于拆除
鹿丹村在1987年开发建设、两年后全面竣工,是深圳著名的福利住宅小区之一。因建造时使用了大量海砂,建成不久就出现质量问题。
从最初发现房子质量问题的1996年开始,鹿丹村人就开始持续投诉。2000年6月,不堪“渗水危楼”之苦的60多名村民联名致信市领导。不久,市领导到鹿丹村进行实地调查,在听取村民意见后拍板,10天之后拿出鹿丹村改造方案交付村民讨论,3年内彻底改造完毕。
半年后,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鹿丹村的拆除重建方案。不过,由于补偿等方面原因,有部分业主极力反对拆除重建工作,并与改造办人员发生冲突。随后,2004年,深圳市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负责鹿丹村事务的原住宅局撤销,鹿丹村的重建工作就此搁置。原住宅局的大部分职能划入原国土房产局。
相关部门停止了鹿丹村的改造工作。至此,鹿丹村改造迎来了漫长的停滞期。
2008年5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关于调整鹿丹村及周边地块、调整规划设计方案、调整拆迁重建补偿方案的建议,以及关于招标问题的意见,同意将鹿丹村23栋楼纳入此次拆除重建范围。并要求原市国土房产局等部门加快推进鹿丹村的拆除重建工作。由于项目涉及滨河污水处理厂的扩容调蓄等公共利益需要,市政府决定对鹿丹村片区进行综合改造。
2009年,市政府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原市国土房产局部分职能划入现住房和建设局,鹿丹村改造项目转由该局负责。随后,市住建局在鹿丹村成立项目改造办公室,并抽调专人进驻改造项目现场,专门负责项目的改造工作,并重新对项目进行立项,制定并公布了项目的补偿方案、改造规划详细蓝图,落实了项目的改造资金。至此,鹿丹村改造真正提速。
试水“竞容积率”拍卖
2015年2月6日,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工程重建项目用地终于正式入市,将采用定地价和回迁物业建筑面积、向下竞争可售商品住房建筑面积的办法挂牌出让。这意味着,竞买人每举一次牌,地块的总建面变少,容积率随之往下降。
“定地价、竞容积率”,这在深圳尚属首次,全国仅广州、北京出现过相似特例,如需建异地医院、配建保障房等,但竞得地块的总建筑面积不变。业内人士表示,该竞卖方式的设定主要是因为鹿丹村地块紧临深圳河和滨河大道,政府为了缓解该区域的交通压力、减少住居人口,保证居住品质,必须压低容积率,对开发强度做出相应限制。
该宗地的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44067平方米,其中,住宅234537平方米(含回迁住房面积144051.49平方米、商品住房面积90485.51平方米),商业3300平方米,其余为幼儿园、社区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成交后,总建筑面积随竞得人所报建筑面积核减,即总建筑面积=回迁住房面积+竞得人所报建筑面积+商业面积+配套面积(其中,回迁住房、商业和配套各分项建筑面积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的可售商品住房还将成为深圳市开展住宅产业化的试点项目。据出让公告显示,该宗地中的商品住房部分,应按照《深圳市住宅产业化试点项目技术要求》开展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其中,预制率不低于15%,装配率不低于30%.住建局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政府在向市场发出明确信号:深圳做住宅产业化势在必行。
此次鹿丹村片区改造,对4栋商品房建设在预制率和装配率设定了标准,开发商必须要寻找拥有产业化生产技术的承建商,或拥有相同技术的总包单位,才能完成任务。在深圳的开发商当中,拥有较为成熟住宅产业化建设经验的开发商有万科、花样年、中海等。
1月22日,针对用地出让问题的热点问题,深圳市土地交易中心集中进行回应。深圳市土地交易中心表示,在遵守相关规范和有关已审批的规划的前提下,现已公布的总平面图涉及商品房的部分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此外,根据具体建筑方案,建筑覆盖率可以进行弹性调整,需按有关程序进行。商品房规划位置不可调整。
“如仍做强制要求,将束缚开发单位的市场经济行为,不利于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设。”不过,有开发商提出质疑,如开发单位应市场要求定位豪宅产品,使用一些高档、知名品牌材料、设备,是否仍要求回迁房与商品房一致?深圳市土地交易中心表示,商品房与回迁住房建设标准必须一致。项目应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竣工期限建设,在确保回迁住房优先竣工和交付使用的前提下,可分期开发。
|
|